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

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

一、发病机制

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进入血流后,播散到肺内形成的结核病 。

分为:急性、亚急性、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。此型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。

常发生于免疫力低下者 ,诱因药物或疾病引起的免疫抑制,如糖尿病、分娩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。

二、临床表现

1.急性

起病急骤,有明显的结核中毒症状。临床常为高热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型伴盗汗、乏力等严重中毒症状, 多有咳嗽,偶可痰中带血。

2.亚急性及慢性

起病缓慢,可无明显自觉症状。临床常有长期低热或阶段性低热 、轻度结核中毒症状。部分患者有咳嗽、胸痛,偶可痰中带血。

3.体征

可有浅层淋巴结肿大和肝脾大。中晚期肺内病变可融合,形成空洞,可闻及湿啰音 ,也可并发自发性气胸、纵隔气肿、肺外结核,此时可出现相应的体征。
 

内容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

转载注明出处:http://www.med60.com/zyyszg/112.html